央视曾经有一部纪录片《大国重器》,让人看到中国制造的精良之美。不过此片最值得褒奖是正确的自我认知,敢于在全国人民面前坦言我国工业发展的不足,也看到作为真实的纪录片纪实了我国的企业的觉醒,摒弃抄袭而耗费大量物资进行自主研发。
如今,海外产品在我们的生产、生活中无处不在。国内的大型设备、元件、工业系统等核心大多来自进口,大部分属于"中国外壳+国外核心"。当然,中国的华为、中兴亦或在军工设备、航天科技方面在国际上还是有很强的竞争力,但更多的或许还停留在学术科研层面,全自主的科研产品还做不到"碾压进口"。但中国进步的速度让世界栗栗危惧。
在此背景下,海外科技品牌对于中国市场的重视程度和营销投入都非常大,本刊依据海外品牌在中国的品牌关注度、品牌建设、品牌口碑三个维度,评选出《2015海外科技品牌公关传播影响力排行榜》。
海外科技品牌如何叩响国门
任何一个企业想进入其他国家的市场都很困难,套用原来的产品、营销策略往往会陷入水土不服的境地。互联网企业比如eBay、亚马逊等电商在中国的发展便差强人意。
以中国市场的开放程度,海外企业进入国内市场并不困难,首先满足中国消费者的需求和习惯,其次遵守国内的法律和政策,最后符合中国本土化的管理和文化。当品牌正式跨进国门之后,就要用产品和实力收获全球最庞大民族的认可。
苹果创造了用户想要却说不出的需求
这就像苹果的logo一样,被人咬了一口却体验了有苦说不出的隐甘。苹果手机的定位以及土豪金和玫瑰金的设计提升了消费者的感知,用户被肆意迷惑在苹果完美的营销当中,包括每年固定上头条的发布会,也包括情感营销。
最重要的还是顶级的软硬件产品。大部分苹果用户不关心iphone的处理器是三星的还是台积电的,好的产品给人一种写不进分析报告的感觉,但它却能在用户心底被唤醒,这就是苹果王国的时势造英雄。
可以看到,产品是最好的公关。苹果在我国的营收屡创记录,库克也说过"中国市场规模让我震惊",企业本身也更加重视、更依赖中国市场,一些"专为中国用户定制"的声音不绝于耳。无论真假,苹果品牌在中国的影响力不容置疑。
从手机行业看品牌传播的困局
手机行业是一个缩影。德国、日本的精密制造很厉害却在手机品牌上难以战胜苹果、三星,根本原因在于该品牌是否重视了海外市场。比如索尼、夏普在国内的拥有一小批粉丝但是并未成大气候,因为日本的手机产业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不关心自己的产品是否走出国门,当然也没有接纳海外的产品。
直到2012年,松下、索尼等企业才开始大刀阔斧地改革。但彼时日系企业所积累的擅长硬件大规模制造和品质控制的优势正在被中国品牌企业超过,在产品迭代创新和营销等其他方面又有些与时代脱节,所以近两年日本品牌均或多或少呈现颓势,业务发展受阻。
不难看出,只有准确把握中国消费者需求和心理,以正确的产品和营销去面对,才能获得他们的青睐。
结语,对镜正装
任何涉足海外的企业首先都在本国市场的娇生惯养中浸淫已久,所以开拓海外市场也是我国很多企业的重要战略规划。我们也自然不能拿出只换了一个外壳的产品去全球市场竞争,去把made in china变成designed in china。
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总有一个普适的规则适合所有的企业。虽然除了技术以外,市场、文化、法律、政局、资金等诸多问题依然存在,但正如二十年前三星也曾是代工厂,现在却站在全球的舞台中央一样,在这个规则之下,海外科技品牌与国内的华为、联想、海尔、中兴、美的、格力、小米、魅族……大家都能在更大的平台博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