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智慧农业平台 TOP30

2019-04-07 DBC 德本咨询/拾影

2019智慧农业平台 TOP30
排名名称业务类型
1大北农集团产业涵盖养殖科技与服务、作物科技与服务、农业互联网三大领域
2未名农业农业生物技术研究及产业化
3农田管家无人机植保服务交易
4农信互联为农牧企业提供数字化管理、智能化生产等全方位服务
5阿里(ET农业大脑)农产品电商、智慧养猪、农作物监测
6京东(京东农场)无人机植保服务、智慧养猪
7大疆植保无人机研发生产
8亿利新中农(沙米)专注沙漠化土地开发,生产弱碱有机大米
9新研股份以农牧机械,农副产品加工机械,机电一体化技术产品
10网易味央智慧养猪
11德青源生态农业模式建设,优质鸡蛋生产及销售
12沃达农科农作物种植系列服务
13中玉金标记农业生物技术育种、转化以及产业化
14佳格天地通过卫星和气象大数据为农业提供规划和植保服务
15韦加无人机植保无人机研发
16极飞科技智能植保无人机、农业自动化设备研发
17中苏科技智能化农田灌溉服务提供商
18禾翼科技农场协同管理saas平台,提供硬件、软件到种植方案智慧农业解决方案
19特石生态生态循环有机农业全体系解决方案提供者
20锋士农业行业自动化、信息化和智慧化
21富邦科技为化肥及其他化工企业提供技术,产品解决方案
22广西慧云信息智慧农业解决方案的公司,包含智能种植监控、精准饲料生产管理等
23科百科技精准农业及农业物联网系统研发
24丰顿科技智慧养殖业服务
25大地量子通过算法和大数据提供农业数据化服务
26智慧农业农业科技综合化信息及技术服务
27大气候农业科技农业智能硬件研发与农业大数据分析
28农管家创新农业互联网生产服务、上下游资源整合服务
29义田农场利用AI、物联网等技术实现农业产业链创新管理
30远佳智慧精准农业设备研发、农业大数据解决方案
2019《互联网周刊》&eNet研究院选择排行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农业大国,传承了上千年的农耕文明更是有着深远的影响,留下了一个个关于“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的故事,为华夏民族的传承做出了巨大贡献。但农耕文明的简单分工以及规模之小也决定了生产力的低下。

进入工业文明时代,机械的大规模应用节省了大量的人力资源,同时也提高了生产规模和效率,在农业生产方面也是如此。在播种机、收割机、拖拉机等多种多样的机械化设备被研发并投入到农业生产之后,农业生产效率得到了有效提升,以至于进入21世纪之后,中国粮食产量曾实现十二连增。但在效率提升的同时,过度消耗土壤肥力、化肥农药滥用、地下水超负荷开采和污染,以及粗放式经营模式所带来的弊端日益凸显,土地盐碱化、土地沙漠化、粮食减产、食品安全受到威胁等一系列问题已经悬在了农业生产的“头颅”之上,到了必须要解决的时候了。

人工智能、物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已经不是新鲜事物,在工业、商业、城市建设等多领域已经逐步发挥成效,智慧城市的建设也在稳步推进,在这列发展的快车中,农村、农业虽然依旧行动迟缓,但终归踏上了这趟列车。

智慧农业的“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

根据中国产业信息网数据显示,到2018年我国农作物耕种综合机械化水平已经达到了60%以上,较高的机械化水平也从侧面反映了大规模农作物种植占据了我国农作物耕种面积的很大一部分,规模化、集约化生产成为了农业生产的一大特点,这恰巧也是智慧农业发展的根本性要求之一。

与此同时,以互联网为基础的现代信息技术已经发展到了一个较高水准,农村的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完善,移动互联网在农村的普及率较此前有了一个较大程度提升,智能手机也成了很多农村家庭的必备品。而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等相关技术已经逐渐趋于成熟,在其他各行业中的应用为其在智慧农业中发挥有效作用提供了可供参考的重要依据。

并且伴随着城市化发展进程的加快,农业在整体产业结构中占比有所下降、从事农业的人口也显著减少,规模化、智慧化农业生产的成为了保障农业生产水平和质量的重要方向。而新一代农民也正在逐渐替代老一代农民,总体而言,受教育水平更高、接受新鲜事物更快的新一代农民更容易接受智慧农业所带来的新鲜的耕作生产模式,也有能力掌握智慧农业发展所需要的对技术的操作,改变“面朝黄土、背朝天”式的传统耕作模式。

从农业生产群体的变化到现代信息技术的成熟,智慧农业发展的基础已经得到了满足,但农业是提供支撑国民经济建设与发展的基础产业,生产耕作范围遍及全国,没有相应的指导文件做支撑,智慧农业的发展难免会受到限制。

早在《“十三五“规划纲要》中,相关部门就曾明确提出要加强农业与信息技术融合;到2018年,国家对农业发展的智能化、信息化提出了更明确、具体的要求,在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建设发展的指导意见》中,明确提出在发展智慧农业,建立健全智能化、网络化农业生产经营体系,提高农业生产全过程信息管理服务能力的同时,也要加快建立健全适应农产品电商发展的标准体系,支持农产品电商平台建设和乡村电商服务示范。这项指导意见不仅对农业生产信息化提出了要求,同时也支持农产品电商的规范化发展,致力于进一步打通农业的智慧产销之路。

2019年初发布的中央中央一号文件则要求在稳定粮食产量的基础上,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加快突破农业关键核心技术,在农业创新能力、企业主体地位、农机装备转型等方面提出指导意见,希望能够进一步推动数字农业、智慧农业的发展。

基础具备、政策支持,但想要落地生根,还需要有落实的主体。

企业是智慧农业创新发展的主体

“社会搭台,企业唱戏”,是智慧农业发展到现在面临的真实情况,企业成为了智慧农业创新发展的主体力量。

2018年“智慧养猪”成了一个热词,这个热词是被网易、京东和阿里等一众企业推上舆论风口的。2018年2月,阿里与四川特驱集团、德康集团开始合作研发AI养猪技术,利用机器视觉、视频图像分析、语音识别、大数据等技术,对猪的数量、行为特征、体重、进食情况、运动情况等进行全方位判别,并建立档案,依据档案历史数据和实时更新的数据,从数量庞大的猪群中快速判断哪只猪生病、哪片区域存在异常,并及时采取措施,保障生猪的健康生长以及猪场不被疫情威胁。这种智慧养猪的模式不仅节省了人力成本,同时也降低了猪仔的死亡率、疫情的爆发率,保障了产出猪肉的质量。

同年11月下旬,京东在“2018年数字科技全球探索者大会”上也宣布成立京东农牧,向人工智能养猪领域迈进,与阿里养猪、网易味央等一同跨界踏入了畜牧业的生产行列当中。

除去养猪之外,企业在智慧农业的其他领域中也纷纷发力,例如阿里的ET农业大脑在种植业方面也有建树,把农业资料形成数据档案,全链路追踪溯源,并借助物流以及销售端能力等为智慧农业添柴加薪;京东成立了智慧农业共同体,以无人机农林植保为切入点,整合京东的物流、大数据等能力,打造了“京东农场”;未名集团在农业业务上围绕“生态科技+农业、互联网+农业、智慧物流+农业”的“3+ ”农业创新模式,全链路促进农业向健康、高效、智慧的方向发展。

而这,不过是冰山一角,还有更多的企业以不同的角度切入智慧农业这一领域,将各自在现代信息技术上的成就应用于农业这一产业的进化当中。在基础和政策支持力度不断增加的情况下,未来,还会有更多企业将更成熟的技术应用于大农业的生产、销售等环节,让农业乘上技术的快车。

农业较之工业与服务业,挑战更大

与工业和服务业相比,农业的智慧化变革需要经受的考验更为严峻。

首先在于人才方面,农业从业人员整体上年龄偏大、受教育程度偏低,对新鲜的软硬件科技产品接受能力上会表现出参差不齐、速度偏慢的现象,并且从事智慧农业服务和产品研发的人员数量也相对较少,专业人才短缺,科学研发和应用能力因此而受限;其次在于农业生产的多样性与复杂性,中国地大物博,农产品种类丰富,耕地结构复杂,一个地区的智慧化农业生产场景并不一定适合另一地区,因地制宜的智慧化生产模式需要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成本用于研发,而相对有限的投入在整体农业产业中对种植业整体实现数字化、智慧化发展的助力有限。

农业是与工业和服务业并列的一大产业,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智慧农业建设的挑战很大,但这是一段上坡路,走好了就会站得比其他人高,看得比其他人远,美不胜收的“风景”自然会映入眼帘。

智慧农业,值得一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