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固态电池领域七杰

2025-03-21 DBC 德本咨询

卫蓝新能源

技术路线:混合固液电解质与全固态电池并行。脱胎于中科院物理研究所,拥有近40年固态电池研发经验,产能布局领先,现有28.2GWh/年产能,规划超100GWh,并计划2027年量产全固态电池。2024年动力电池装机量达到2.68GWh,产品能量密度达到360Wh/kg34。获华为、小米等战略投资,有产业链协同效应。

清陶能源

技术路线:硫化物与氧化物体系。由中科院院士南策文团队领衔,全球首个实现固态锂电池量产的企业,拥有800多项专利。产能布局12GWh/年,规划55GWh,首代全固态电池能量密度达到368Wh/kg,成本与三元锂电池相当。全产业链布局,覆盖材料、装备、回收等环节,获上汽、广汽等战略投资。

赣锋锂业

技术路线:氧化物与硫化物固态电解质。全球锂业龙头,固态电解质材料实现千吨级量产,锂金属负极技术领先(可生产5μm超薄锂带)。第二代半固态电池能量密度达到500Wh/kg,已装车东风、赛力斯等车型,规划2025年推出更高性能产品。

宁德时代

技术路线:凝聚态电池与硫化物全固态电池。传统锂电巨头,凝聚态电池能量密度达到500Wh/kg,已成功试飞4吨级电动飞机,预计2027年实现全固态电池小批量生产。全产业链布局完善,技术储备充足,硫化物路线虽面临挑战但潜力巨大。

辉能科技

技术路线:氧化物固态电池(锂陶瓷电池)。全球首条车规级固态电池产线(台湾桃园0.5GWh/年),规划法国48GWh超级工厂。创新“无隔膜”技术,能量密度321Wh/kg,支持8.5分钟快充(5%-80%),获奔驰、Stellantis等国际车企投资。技术兼容性强,海外市场拓展迅速。

太蓝新能源

技术路线:全固态电池与半固态电池。技术突破显著,2024年发布车规级720Wh/kg全固态电池。产能快速扩张中。团队有海外专家,技术研发与量产能力比较均衡。

比亚迪

技术路线:硫化物全固态电池。固态电池研发始于2016年,采用高镍三元+硅基负极体系,能量密度400Wh/kg,预计2027年装车高端车型。产业链整合能力较强,技术迭代与市场应用协同比较高效。

文章标题图.jpg文章底图.jpg

注:硫化物路线成主流(全球32家企业布局),氧化物、聚合物次之。2025年技术路线明确,2027年小规模量产,2030年大规模应用。正负极材料是突破关键,AI加速研发效率。

(文/价款,2025年3月)

e-Mail:lab@enet16.com

【排行“i系列标准”统一详细说明】

【DBC拟定框架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