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K | 企业 | 备注 |
---|---|---|
1 | 宝信软件 | 钢铁行业MES、PLC、ERP |
2 | 国电南瑞 | 电网自动化及工业控制 |
3 | 华为 | 全栈式工业数字平台 |
4 | 汇川技术 | 工业自动化 |
5 | 华大九天 | 集成电路EDA |
6 | 中望软件 | CAD、CAE、CAM |
7 | 中控技术 | DCS、MES、PLC |
8 | 用友网络 | ERP、CRM、SCM、云服务 |
9 | 朗坤智慧 | 智慧能源、智能制造 |
10 | 柏楚电子 | 激光切割控制 |
11 | 广联达 | 建筑工程类工业软件服务 |
12 | 鼎捷数智 | 智能制造ERP |
13 | 概伦电子 | 集成电路EDA |
14 | 东华软件 | WMS、工业SCADA |
15 | 金航数码 | BASIC自主工业软件 |
16 | 汉得信息 | 工业管理软件 |
17 | 金蝶 | 金蝶云EBC |
18 | 广立微 | 集成电路EDA |
19 | 维拓科技 | 数字工程、智能制造 |
20 | 卡奥斯 | MOM、SIM |
21 | 远光软件 | 能源管理 |
22 | 能科科技 | PLM、STS |
23 | 和利时 | DCS,XMagital智能系统 |
24 | 赛意信息 | 工业管理软件 |
25 | 润和软件 | 能源管理系统 |
26 | 国睿科技 | DCS、智能列车运行 |
27 | 科远智慧 | DCS、PLC、非标自动化 |
28 | 北自所 | PLM系统 |
29 | 索辰科技 | 工程仿真软件 |
30 | 恒远科技 | MOM、IIoT平台、SaaS |
31 | 神舟软件 | 军工航天领域 |
32 | 安世亚太 | CAE |
33 | 禾川科技 | 工业自动化 |
34 | 山信软件 | 钢铁行业智能制造 |
35 | 烜翊科技 | MBSE工业软件 |
36 | 软控股份 | 橡胶产品制造领域 |
37 | 容知日新 | 设备管理 |
38 | 依柯力 | MOM、IQM、MES |
39 | 数码大方 | CAD电子图板 |
40 | 达智汇 | 伏羲工业AI中台 |
41 | 万讯自控 | 数控系统 |
42 | 龙软科技 | 智能矿山管理系统 |
43 | 国信会视 | QMS、MES、ERP |
44 | 盈建科 | 建筑结构设计软件 |
45 | 合见工软 | EDA |
46 | 新迪数字 | 三维CAD软件 |
47 | 中车信息 | PLM |
48 | 同元软控 | 仿真验证平台MWorks |
49 | 华力创通 | 仿真测试、数字孪生 |
50 | 华望系统 | MBSE工业软件 |
2025.09 DBC/CIW/eNet16 |
发展黄金期
当前,在政策支持、技术突破和市场需求的多重驱动下,工业软件已从单点工具走向系统赋能,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深度重塑着我国制造业的格局,成为推动新型工业化的重要力量。
随着工业互联网被连续八年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更明确要求“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全方位全链条普及应用,发展工业互联网”,工业软件作为新型工业化的战略性基础设施,其重要性日益凸显。
在技术层面,中国工业互联网研究院发布的《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报告(2025)》显示,工业软件正从“软件定义”加快OT技术变革,推动软硬解耦、云化控制、云边端协同等模式创新。功能体系超前布局,已建成5G行业虚拟专网超6.4万个,培育49家“双跨”平台,重点平台工业设备连接数超1亿台(套),国家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中心体系化建设提速,装备制造业数字供应链平台汇聚41万余家企业、2.2亿余种工业基础产品。
同时,工业软件的实施架构也在向全局融通转变,应用场景由业务驱动向价值内生转变,改造对象从企业转型向全链集成转变。
在具体实践中,工业软件已深入工程设计、施工、运维各环节,通过AI算法可以自动生成符合要求的设计方案,通过AI辅助建模将手绘草图快速转换为精确的3D模型参数,利用AI视觉技术对生产线上产品进行实时分析,自动识别缺陷,替代传统的人工目检。
AI驱动下的转型与升级
工业软件正迎来以“AI+”为主导的深刻变革。国务院发布的《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明确提出,要推进工业全要素智能化发展,深化人工智能与工业互联网融合应用,增强工业系统的智能感知与决策执行能力。这为工业软件与人工智能的双向赋能指明了方向。
未来,工业软件将不再是简单的工具集合,而是演进为具备自主学习、推理和决策能力的智能系统。大模型技术将推动工业软件从“规则驱动”向“知识驱动”转变,实现生产排程的自动生成、智能问答辅助决策、异常根因分析以及报表自动生成与解读等高级功能。
技术架构也将向端边云协同方向演进,工业软件将加快推动端边云协同的新工控体系、大小模型协同的新工业智能、多网融合与算控网一体的新工业网络等创新突破。这种架构变革将使工业软件更好地支持分布式计算和智能决策,实现云边端资源的优化配置,满足制造业对实时性、可靠性和安全性的苛刻要求。
在保障产业链供应链安全、构建国家竞争新优势的战略导向下,我国工业软件将更加注重核心技术攻关和自主生态建设。以BIMBase等自主知识产权平台为基座,持续强基础、搭平台、建生态,携手合作伙伴在建筑、电力、交通、工业等领域推动应用落地,共同构建自主工业软件生态体系。
结语
作为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核心驱动力,我国工业软件产业在政策支持、技术进步和市场需求的共同推动下,已经奠定了坚实基础,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产业生态。未来,随着“工程软件+AI”模式的深入推进,在以大模型和生成式AI技术为代表的人工智能浪潮下,工业人工智能发展是工业互联网发展演进的核心方向。同时,工业互联网也为人工智能发展提供了数据资源沉淀,为场景打造和模型研发创造条件,是人工智能落地的关键载体。
(文/星魂)
e-Mail:lab@enet16.com